念楼学短 - 卷一

作者:﹝中 ‧ 锺叔河﹞。

汉字很难写,尤其是刀刻甲骨,漆书竹简,不可能像今天用电脑,几分钟就是一大版。故古文最简约,少废话,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,不应该轻易丢掉。锺叔河积年抄得短文若干篇,短的标准,是不超过一百个汉字,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。现从中选出一些,略加疏解,以飨读者。借用郑板桥的一句话:“有些好处,大家看看;如无好处,糊窗糊壁、覆瓿覆盎而已。”


自序

九一年自序

  学其短,是学把文章写得短。写得短当然不等于写得好,但即使写不好,也可以短一些,彼此省时省力,功德无量。

  汉字很难写,尤其是刀刻甲骨,漆书竹简,不可能像今天用电脑,几分钟就是一大版。故古文最简约,少废话,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,不应该轻易丢掉。

  我积年抄得短文若干篇,短的标准,是不超过一百个汉字,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。现从中选出一些,略加疏解,交《新闻出版报》陆续发表。借用郑板桥的一句话:“有些好处,大家看看;如无好处,糊窗糊壁、覆瓿覆盎而已。”如今不会用废纸糊窗糊壁封坛盖碗了,就请读者将其往字纸桶里一丢吧。

 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于长沙。

  (首刊一九九一年九月一日《新闻出版报》)

九八年自序

  《学其短》几年前在北京报纸上开专栏时,序言中说:“即使写不好,也可以短一些,彼此省时省力,功德无量。”这当然是有感而发。因为自己写不好文章,总嫌啰唆拖沓,既然要来“学其短”,便不能不力求其短,这样稿费单上的数位虽然也短,庶可免王婆婆裹脚布之讥焉。

  此次应《出版广角》月刊之请,把这个专栏续开起来,体例还是照旧,即只介绍一百字以内的文章,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。也还想趁此多介绍几篇纯文学以外的文字,因为我相信,有很多人和我一样,常亲近文章,却未必敢高攀文学。

  学其短,当然是学古人的文章。但古人远矣,代沟隔了十几代,几十代,年轻人可能不易接近。所以便把我自己是如何读,如何理解的,用自己的话写下来。这些只是我自“学”的结果,顶多可供参考,万不敢叫别个也来“学”也。

 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日于长沙。

  (首刊一九九九年《出版广角》第一期)

零一年自序

  “学其短”从文体着眼,这是文人不屑为,学人不肯为的,我却好像很乐于为之。自己没本事写得长,也怕看“讲大道理不怕长”的文章,这当然是最初的原因;但过眼稍多,便觉得看文亦犹看人,身材长相毕竟不最重要,吸引力还在思想、气质和趣味上。

  “学其短”所选的古文,本是预备给自己的外孙女儿们读的。如今课孙的对象早都进了大学,而且没有一个学文的,服务已经失去了对象。我自己对于古文今译这类事情其实并无多大兴趣,于是便决定在旧瓶中装一点新酒。——不,酒还应该说是古人的酒,仍然一滴不漏地装在这里;不过写明“念楼”的瓶子里,却由我掺进去了不少的水,用来浇自己胸中的垒块了,即标识为“念楼读”尤其是“念楼曰”的文字是也。

  这正像陶弘景所说的,“只可自怡悦,不堪持赠君”。借题发挥虽然不大敢,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时,或者也会来那么两下吧。

  二千零一年六月十一日于长沙城北之念楼。

  (首刊二千零一年六月十九日《文汇报·笔会》)

零二年自序

  “学其短”十年中先后发表于北京、南宁和上海三地报刊时,都写有小序,此次略加修改,仍依原有次序录入,作为本书序言。要说的话,历经三次都已说完,自己认为也说得十分清楚了。

  三次在报刊上发表时,专栏的名称都是“学其短”,这次却将书名叫做“念楼学短”。因为“学其短”学的是古人的文章,不过几十百把个字一篇,而“念楼读”和“念楼曰”却是我自己的文字,是我对古人文章的“读”法,然后再借题“曰”上几句,只能给想看的人看看,文责自负,不能让古人替我负责。

  关于念楼,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,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:“楼名也别无深意,因为——念楼者,即廿楼,亦即二十楼也。”

  二千零二年六月四日。

  (首刊二千零二年湖南美术出版社《念楼学短》一卷本)

零四年自序

  “学其短”标出一个“短”字,好像只从文章的长短着眼,原来在报刊上发表时,许多人便把它看成古文短篇的今译了。这当然不算错,因为我拿来“读”和“曰”的,都是每篇不超过一百字的古文,又是我所喜欢,愿意和别人共欣赏的。谁若是想读点古文,拿了这几百篇去读,相信不会太失望。

  可是我的主要兴趣却不在于“今译”,而是读之有感,想做点自己的文章。这几百篇,与其说是我译述的古文,不如说是我作文的由头;虽说太平盛世无须“借题发挥”,但借古人的酒杯,浇胸中的垒块,大概也还属于“夫人情所不能止者,圣人弗禁”的范围吧!

  当然,既名“学其短”,对“学”的对象自然也要尊重,力求不读错或少读错。在这方面,自问也是尽了力的,不过将“贬谪”释读成“下放”的情况恐仍难免。虽然有人提醒,贬谪是专制朝廷打击人才的措施,下放是党和人民政府培养干部的德政,不宜相提并论。但在我看来,二者都是人从“上头”往“下头”走,从“中心”往“边缘”挪。不同者只是从前圣命难违,不能不“钦此钦遵”克期上路;后来则有锣鼓相送,还给戴上了大红花,仅此而已。于是兴之所至,笔亦随之,也就顾不得太多了。

  公元二千零四年元旦。

  (首刊二千零四年安徽教育出版社《学其短》一卷本)

零九年自序

  二千零二年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初版的《念楼学短》一卷本,只收文一百九十篇。此次将在别处出版和以后发表于各地报刊上的同类短文加入,均按《念楼学短》一卷本的体例和版式作了修订,以类相从编为五十三组,分为五卷,合集共计五百三十篇。

  抄录短文加以介绍的工作,事实上是从一九八九年夏天开始的,说是为了课孙,其实也有一点学周树人躲进绍兴县馆抄古碑的意思。一眨眼二十年过去,我已从“望六”进而“望八”,俟河之清,人寿几何,真不禁感慨系之。

  念楼学短》的本意,当然是为了向古人学短,但写的时候,就题发挥或借题发挥的成分越来越多,很大一部分都成了自己的文章。我的文章顶多能打六十分,但意思总是诚实的。此五卷合集,也妄想能和八五年初版的拙著《走向世界》一样,至今已四次重印,得以保持稍微长点的生命。《走向世界》书前有钱锺书先生一序,这次便向杨绛先生求序,希望双序珠玉交辉,作为永久的纪念。九十九岁高龄的杨绛先生身笔两健,惠然肯作,这实在是使我高兴和受到鼓舞的。

  二千零九年六月十日。

  (首刊二千一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《念楼学短合集》)

一七年自序

  《念楼学短》(《学其短》)每回面世,都有一篇自序,这回已是第七篇;好在七篇加起来不过三千五百字,平均五百字一篇,还不太长。

  《念楼学短》和《学其短》,开头都是一卷本,后来合二为一,一卷容纳不了五百三十篇文章(虽然都是短文),于是成了五卷本。至今五卷本已经印行三次,销路越来越广,印数越来越多;应读者要求,还会出简要版(《千年的简洁》),出多媒体数字版,五卷本便觉得累赘了。

  从本版起,《念楼学短》将分上下卷印行,五卷本成了两卷本,但内容五十三组五百三十篇仍然依旧,只将各组编排次序略予调整。比如将“苏轼文十篇”“陆游文十篇”调整到“张岱文十篇”“郑燮文十篇”一起,以类相从,也许会更妥帖一些。

  八十年前见过一本清末外国传教士编印的书,将《圣经》中同一段话,用各种文字翻译出来,各占一页,只有中国文言文的译文最短。我说过,我们的古文“最简约,少废话,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,不应该轻易丢掉”。但老祖宗的时代毕竟是过去了,社会和文化毕竟是在进步。我们要珍重前人的特长,更要珍重现代化对我们的要求和期待,这二者是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的,我以为。

  二千零一十七年于长沙,时年八十六岁。


论语十篇

师生之间 各言尔志 论语

  颜渊季路侍.子曰.盍各言尔志.子路曰.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.敝之而无憾.颜渊曰.愿无伐善.无施劳.子路曰.愿闻子之志.子曰.老者安之.朋友信之.少者怀之.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。

逝者如斯 子在川上 论语

  子在川上曰.逝者如斯夫.不舍昼夜.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。

夺不走的 不可夺志 论语

  子曰.三军可夺帅也.匹夫不可夺志也.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。

什么最重要 子贡问政 论语

  子贡问政.子曰.足食足兵.民信之矣.子贡曰.必不得已而去.于斯三者何先.曰.去兵.子贡曰.必不得已而去.于斯二者何先.曰.去食.自古皆有死.民无信不立.——《论语·颜渊》。

君臣父子 齐景公问政 论语

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.孔子对曰.君君.臣臣.父父.子子.公曰.善哉.信如君不君.臣不臣.父不父.子不子.虽有粟.吾得而食诸.——《论语·颜渊》。

偏激和清高 必也狂狷乎 论语

  子曰.不得中行而与之.必也狂狷乎.狂者进取.狷者有所不为也.——《论语·子路》。

忠不忠 论管仲 论语

  子贡曰.管仲非仁者与.桓公杀公子纠.不能死.又相之.子曰.管仲相桓公.霸诸侯.一匡天下.民到于今受其赐.微管仲.吾其被发左衽矣.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.自经于沟渎.而莫之知也.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。

何必使劲敲 荷蒉者 论语

  子击磬于卫.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.曰.有心哉.击磬乎.既而曰.鄙哉.硁硁乎.莫己知也.斯己而已矣.深则厉.浅则揭.子曰.果哉.末之难矣.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。

阿鲤 陈亢问伯鱼 论语

  陈亢问于伯鱼曰.子亦有异闻乎.对曰.未也.尝独立.鲤趋而过庭.曰.学诗乎.对曰.未也.不学诗.无以言.鲤退而学诗.他日又独立.鲤趋而过庭.曰.学礼乎.对曰.未也.不学礼.无以立.鲤退而学礼.闻斯二者.陈亢退而喜.曰.问一得三.闻诗.闻礼.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.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。

疯子的歌 楚狂接舆 论语

 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.凤兮凤兮.何德之衰.往者不可谏.来者犹可追.已而已而.今之从政者殆而.孔子下.欲与之言.趋而辟之.不得与之言.——《论语·微子》。


孟子九篇

尴尬的王 王顾左右 孟子

  孟子谓齐宣王曰.王之臣.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.比其反也.则冻馁其妻子.则如之何.王曰.弃之.曰.士师不能治士.则如之何.王曰.已之.曰.四境之内不治.则如之何.王顾左右而言他.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。

暴君可杀 未闻弑君也 孟子

  齐宣王问曰.汤放桀.武王伐纣.有诸.孟子对曰.于传有之.曰.臣弑其君.可乎.曰.贼仁者谓之贼.贼义者谓之残.残贼之人谓之一夫.闻诛一夫纣矣.未闻弑君也.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。

暴力无用 以德服人 孟子

  孟子曰.以力假仁者霸.霸必有大国.以德行仁者王.王不待大.汤以七十里.文王以百里.以力服人者.非心服也.力不赡也.以德服人者.中心悦而诚服也.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.诗云.自西自东.自南自北.无思不服.此之谓也.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。

偷鸡的故事 何待来年 孟子

  戴盈之曰.什一.去关市之征.今兹未能.请轻之.以待来年然后已.何如.孟子曰.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.或告之曰.是非君子之道.曰.请损之.月攘一鸡.以待来年然后已.如知其非义.斯速已矣.何待来年.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。

有毛病 人之患 孟子

  孟子曰.人之患.在好为人师.——《孟子·离娄上》。

读书知人 友善士 孟子

  孟子谓万章曰.一乡之善士.斯友一乡之善士.一国之善士.斯友一国之善士.天下之善士.斯友天下之善士.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.又尚论古之人.颂其诗.读其书.不知其人可乎.是以论其世也.是尚友也.——《孟子·万章下》。

杯水车薪 仁之胜不仁 孟子

  孟子曰.仁之胜不仁也.犹水胜火.今之为仁者.犹以一杯水.救一车薪之火也.不熄.则谓之水不胜火.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.亦终必亡而已矣.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。

不能尽信书 不如无书 孟子

  孟子曰.尽信书.则不如无书.吾于武成.取二三策而已矣.仁人无敌于天下.以至仁伐至不仁.而何其血之流杵也.——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

民重于国 民为贵 孟子

  孟子曰.民为贵.社稷次之.君为轻.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.得乎天子为诸侯.得乎诸侯为大夫.诸侯危社稷.则变置.牺牲既成.粢盛既洁.祭祀以时.然而旱干水溢.则变置社稷.——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


檀弓十篇

死后别害人 成子高 檀弓

  成子高寝疾.庆遗入请曰.子之病革矣.如至乎大病.则如之何.子高曰.吾闻之也.生有益于人.死不害于人.吾纵生无益于人.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.我死.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.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上》。

想起袁世凯 为旧君反服 檀弓

  穆公问于子思曰.为旧君反服.古欤.子思曰.古之君子.进人以礼.退人以礼.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.今之君子.进人若将加诸膝.退人若将坠诸渊.毋为戎首.不亦善乎.又何反服之礼之有.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。

争接班 沐浴佩玉 檀弓

  石骀仲卒.无嫡子.有庶子六人.卜所以为后者.曰.沐浴佩玉则兆.五人者皆沐浴佩玉.石祁子曰.孰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玉者乎.不沐浴佩玉.石祁子兆.卫人以龟为有知也.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。

是不是蠢猪 工尹商阳 檀弓

  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.及之.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.王事也.子手弓而可.手弓.子射诸.射之.毙一人.韔弓.又及.谓之.又毙二人.每毙一人.掩其目.止其御.曰.朝不坐.燕不与.杀三人.亦足以反命矣.孔子曰.杀人之中.又有礼焉.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。

孟姜女 杞梁妻 檀弓

  齐庄公袭莒于夺.杞梁死焉.其妻迎其柩于路.而哭之哀.庄公使人吊之.对曰.君之臣不免于罪.则将肆诸市朝.而妻妾执.君之臣免于罪.则有先人之敝庐在.君无所辱命.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。

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 檀弓

  孔子过泰山侧.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.夫子式而听之.使子贡问之曰.子之哭也.壹似重有忧者.而曰.然.昔者吾舅死于虎.吾夫又死焉.今吾子又死焉.夫子曰.何为不去也.曰.无苛政.夫子曰.小子识之.苛政猛于虎也.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。

人的尊严 齐大饥 檀弓

  齐大饥.黔敖为食于路.以待饿者而食之.有饿者蒙袂辑屦.贸贸然来.黔敖左奉食.右执饮曰.嗟.来食.扬其目而视之曰.予唯不食嗟来之食.以至于斯也.从而谢焉.终不食而死.曾子闻之曰.微与.其嗟也可去.其谢也可食.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。

会讲话 善颂善祷 檀弓

  晋献文子成室.晋大夫发焉.张老曰.美哉轮焉.美哉奂焉.歌于斯.哭于斯.聚国族于斯.文子曰.武也得歌于斯.哭于斯.聚国族于斯.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.北面再拜稽首.君子谓之善颂善祷.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。

犬马的待遇 仲尼使埋狗 檀弓

  仲尼之畜狗死.使子贡埋之.曰.吾闻之也.敝帷不弃.为埋马也.敝盖不弃.为埋狗也.丘也贫.无盖.于其封也.亦予之席.毋使其首陷焉.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。

朋友之道 原壤母死 檀弓

 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.其母死.夫子助之沐椁.原壤登木曰.久矣.予之不托于音也.歌曰.狸首之斑然.执女手之卷然.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.从者曰.子未可以已乎.夫子曰.丘闻之.亲者毋失其为亲也.故者毋失其为故也.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。


左传八篇

怀璧其罪 虞公出奔 左传

  初.虞叔有玉.虞公求旃.弗献.既而悔之.曰.周谚有之.匹夫无罪.怀璧其罪.吾焉用此.其以贾害也.乃献之.又求其宝剑.叔曰.是无厌也.无厌.将及我.遂伐虞公.故虞公出奔共池.——《左传·桓公十年》。

政治与亲情 祭仲杀婿 左传

  祭仲专.郑伯患之.使其婿雍纠杀之.将享诸郊.雍姬知之.谓其母曰.父与夫孰亲.其母曰.人尽夫也.父一而已.胡可比也.遂告祭仲曰.雍氏舍其室.而将享子于郊.吾惑之.以告.祭仲杀雍纠.尸诸周氏之汪.公载以出.曰.谋及妇人.宜其死也.——《左传·桓公十五年》。

抗旱 臧文仲谏焚巫尪 左传

  夏大旱.公欲焚巫尪.臧文仲曰.非旱备也.修城郭.贬食.省用.务穑.劝分.此其务也.巫尪何为.天欲杀之.则如勿生.若能为旱.焚之滋甚.公从之.是岁也.饥而不害.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一年》。

比太阳 贾季言赵衰赵盾 左传

  狄侵我西鄙.公使告于晋.赵宣子使因贾季问酆舒.且让之.酆舒问于贾季曰.赵衰赵盾孰贤.对曰.赵衰冬日之日也.赵盾夏日之日也.——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。

冤大头 陈杀其大夫泄冶 左传

 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.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.泄冶谏曰.公卿宣淫.民无效焉.且闻不令.君其纳之.公曰.吾能改矣.公告二子.二子请杀之.公弗禁.遂杀泄冶.孔子曰.诗云.民之多辟.无自立辟.其泄冶之谓乎.——《左传·宣公九年》。

好有好报 晋侯谋息民 左传

  晋侯归.谋所以息民.魏绛请施舍.输积聚以贷.自公以下.苟有积者尽出之.国无滞积.亦无困人.公无禁利.亦无贪民.祈以币更.宾以特牲.器用不作.车服从给.行之期年.国乃有节.三驾.而楚不能与争.——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。

品德更珍贵 不受献玉 左传

  宋人或得玉.献诸子罕.子罕弗受.献玉者曰.以示玉人.玉人以为宝也.故敢献之.子罕曰.我以不贪为宝.尔以玉为宝.若以与我.皆丧宝也.不若人有其宝.稽首而告曰.小人怀璧.不可以越乡.纳此以请死也.子罕置诸其里.使玉人为之攻之.富而后使复其所.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五年》。

城门之战 鲁师败于阳州 左传

  八年春王正月.公侵齐.门于阳州.士皆坐列.曰.颜高之弓六钧.皆取而传观之.阳州人出.颜高夺人弱弓.籍丘子鉏击之.与一人俱毙.偃且射.子鉏中颊殪.颜息射人中眉.退曰.我无勇.吾志其目也.师退.冉猛伪伤足而先.其兄会乃呼曰.猛也殿.——《左传·定公八年》。


国语九篇

甲鱼太小了 文伯之母 国语

 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.以露睹父为客.羞鳖焉.小.睹父怒.相延食鳖.辞曰.将使鳖长而后食之.遂出.文伯之母闻之.怒曰.吾闻之先子曰.祭养尸.飨养上宾.鳖于何有.而使夫人怒也.遂逐之.五日.鲁大夫辞而复之.——《国语·鲁语下》。

自家杀自家 惠公悔杀里克 国语

  惠公既杀里克而悔之.曰.芮也使寡人过.杀我社稷之镇.郭偃闻之曰.不谋而谏者冀芮也.不图而杀者君也.不谋而谏.不忠.不图而杀.不祥.不忠受君之罚.不祥罹天之祸.受君之罚死戮.罹天之祸无后.志道者勿忘.将及矣.及文公入.秦人杀冀芮而施之.——《国语·晋语三》。

跟着走 文公遽见竖头须 国语

  文公之出也.竖头须守藏者也.不从.公入.乃求见.公辞焉以沐.谓谒者曰.沐则心覆.心覆则图反.宜吾不得见也.从者为羁绁之仆.居者为社稷之守.何必罪居者.国君而仇匹夫.惧者众矣.谒者以告.公遽见之.——《国语·晋语四》。

知难不难 郭偃论治国 国语

  文公问于郭偃曰.始也吾以治国为易.今也难.对曰.君以为易.其难也将至矣.君以为难.其易也将至焉.——《国语·晋语四》。

当头一棒 范文子被责 国语

  范文子暮退于朝.武子曰.何暮也.对曰.有秦客廋辞于朝.大夫莫之能对也.吾知三焉.武子怒曰.大夫非不能也.让父兄也.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.吾不在晋国.亡无日矣.击之以杖.折委笄.——《国语·晋语五》。

父亲的心 范武子知免 国语

  靡笄之役.郤献子师胜而返.范文子后入.武子曰.燮乎.女亦知吾望尔也乎.对曰.夫师.郤子之师也.其事臧.若先.则恐国人之属耳目于我也.故不敢.武子曰.吾知免矣.——《国语·晋语五》。

想快点死 文子知晋难 国语

  反自鄢.范文子谓其宗祝曰.君骄泰而有烈.夫以德胜者犹惧失之.而况骄泰乎.君多私.今以胜归.私必昭.昭私.难必作.吾恐及焉.凡吾宗祝.为我祈死.先难为免.七年夏.范文子卒.冬.难作.始于三郤.卒于公.——《国语·晋语六》。

逮鹌鹑 叔向谏杀竖襄 国语

  平公射鷃不死.使竖襄搏之.失.公怒.拘将杀之.叔向闻之.夕.君告之.叔向曰.君必杀之.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.殪以为大甲.以封于晋.今君嗣吾先君唐叔.射鷃不死.搏之不得.是扬吾君之耻者也.君其必速杀之.勿令远闻.君忸怩.乃趣赦之.——《国语·晋语八》。

只为多开口 范献子聘鲁 国语

  范献子聘于鲁.问具山敖山.鲁人以其乡对.献子曰.不为具敖乎.对曰.先君献武之讳也.献子归.遍戒其所知曰.人不可以不学.吾适鲁而名其二讳.为笑焉.唯不学也.人之有学也.犹木之有枝叶也.木有枝叶.犹庇荫人.而况君子之学乎.——《国语·晋语九》。


战国策十篇

明白人难做 扁鹊投石 战国策

  医扁鹊见秦武王.武王示之病.扁鹊请除.左右曰.君之病.在耳之前.目之下.除之未必已也.将使耳不聪.目不明.君以告扁鹊.扁鹊怒而投其石.曰.君与知之者谋之.而与不知者败之.使此知秦国之政也.则君一举而亡国矣.——《战国策·秦二》。

玉石和鼠肉 应侯论名实 战国策

  应侯曰.郑人谓玉未理者璞.周人谓鼠未腊者朴.周人怀朴过郑贾曰.欲买朴乎.郑贾曰.欲之.出其朴视之.乃鼠也.因谢不取.今平原君自以贤显名于天下.然降其主父沙丘而臣之.天下之王尚犹尊之.是天下之王.不如郑贾之智也.眩于名.不知其实也.——《战国策·秦三》。

辩士 为中期说秦王 战国策

  秦王与中期争论.不胜.秦王大怒.中期徐行而去.或为中期说秦王曰.悍人也中期.适遇明君故也.向者遇桀纣.必杀之矣.秦王因不罪.——《战国策·秦五》。

送耳环 薛公献珥 战国策

  齐王夫人死.有七孺子皆近.薛公欲知王所欲立.乃献七珥.美其一.明日视美珥所在.劝王立为夫人.——《战国策·齐三》。

邻人之女 齐人讥田骈 战国策

  齐人见田骈曰.闻先生高议.设为不宦.而愿为役.田骈曰.子何闻之.对曰.臣闻之邻人之女.田骈曰.何谓也.对曰.臣邻人之女.设为不嫁.行年三十.而有七子.不嫁则不嫁.然嫁过毕矣.今先生设为不宦.訾养千钟.徒百人.不宦则然矣.而富过毕也.田子辞.——《战国策·齐四》。

说客 子象论中立 战国策

  齐楚构难.宋请中立.齐急宋.宋许之.子象为楚谓宋王曰.楚以缓失宋.将法齐之急也.齐以急得宋.后将常急矣.是从齐而攻楚.未必利也.齐战胜楚.势必危宋.不胜.是以弱宋干强楚也.而令两万乘之国.常以急求所欲.国必危矣.——《战国策·楚一》。

听音乐 田子方谏文侯 战国策

 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.文侯曰.钟声不比乎.左高.田子方笑.文侯曰.奚笑.子方曰.臣闻之.君明则乐官.不明则乐音.今君审于声.臣恐君之聋于官也.文侯曰.善.敬闻命.——《战国策·魏一》。

牛马同拉车 公孙衍为魏将 战国策

  公孙衍为魏将.与其相田繻不善.季子为衍谓梁王曰.王独不见夫服牛骖骥乎.不可以行百步.今王以衍为可使将.故用之也.而听相之计.是服牛骖骥也.牛马俱死而不能成其功.王之国必伤矣.愿王察之.——《战国策·魏一》。

狗咬人 白圭说新城君 战国策

  白圭谓新城君曰.夜行者能无为奸.不能禁狗使无吠己也.故臣能无议君于王.不能禁人议臣于君也.——《战国策·魏四》。

不是时候 卫人迎新妇 战国策

  卫人迎新妇.妇上车.问.骖马谁马也.御曰.借之.新妇谓仆曰.拊骖无笞服.车至门.扶.教送母.灭灶.将失火.入室见臼.曰.徙之牖下.妨往来者.主人笑之.此三言者.皆要言也.然而不免为笑者.早晚之时失也.——《战国策·宋卫》。


庄子十篇

我是谁 梦为胡蝶 庄子

  昔者.庄周梦为胡蝶.栩栩然胡蝶也.自喻适志与.不知周也.俄然觉.则蘧蘧然周也.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.胡蝶之梦为周与.周与胡蝶.则必有分矣.此之谓物化.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。

千万别过头 吾生有涯 庄子

  吾生也有涯.而知也无涯.以有涯随无涯.殆已.已而为知者.殆而已矣.为善无近名.为恶无近刑.缘督以为经.可以保身.可以全生.可以养亲.可以尽年.——《庄子·养生主》。

选择自由 曳尾涂中 庄子

  庄子钓于濮水.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.曰.愿以境内累矣.庄子持竿不顾.曰.吾闻楚有神龟.死已三千岁矣.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.此龟者.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.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.二大夫曰.宁生而曳尾涂中.庄子曰.往矣.吾将曳尾于涂中.——《庄子·秋水》。

真能画的人 解衣盘礴 庄子

  宋元君将画图.众史皆至.受揖而立.舐笔和墨.在外者半.有一史后至者.儃儃然不趋.受揖不立.因之舍.公使人视之.则解衣盘礴.裸.君曰.可矣.是真画者也.——《庄子·田子方》。

得心应手 捶钩者 庄子

  大马之捶钩者.年八十矣.而不失豪芒.大马曰.子巧与.有道与.曰.臣有守也.臣之年二十.而好捶钩.于物无视也.非钩无察也.是用之者.假不用者也.以长得其用.而况乎无不用者乎.物孰不资焉.——《庄子·知北游》。

没有对手了 郢人 庄子

  庄子送葬.过惠子之墓.顾谓从者曰.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.使匠石斫之.匠石运斤成风.听而斫之.尽垩而鼻不伤.郢人立不失容.宋元君闻之.召匠石曰.尝试为寡人为之.匠石曰.臣则尝能斫之.虽然.臣之质死久矣.自夫子之死也.吾无以为质矣.吾无与言之矣.——《庄子·徐无鬼》。

儒生盗墓 诗礼发冢 庄子

  儒以诗礼发冢.大儒胪传曰.东方作矣.事之何若.小儒曰.未解裙襦.口中有珠.诗固有之曰.青青之麦.生于陵陂.生不布施.死何含珠为.接其鬓.压其顪.而以金椎控其颐.徐别其颊.无伤口中珠.——《庄子·外物》。

无用之用 惠子谓庄子 庄子

  惠子谓庄子曰.子言无用.庄子曰.知无用.而始可与言用矣.夫地.非不广且大也.人之所用容足耳.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.人尚有用乎.惠子曰.无用.庄子曰.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.——《庄子·外物》。

寂寞 得鱼忘筌 庄子

  筌者所以在鱼.得鱼而忘筌.蹄者所以在兔.得兔而忘蹄.言者所以在意.得意而忘言.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.——《庄子·外物》。

少宣传 知道易勿言难 庄子

  庄子曰.知道易.勿言难.知而不言.所以之天也.知而言之.所以之人也.古之人.天而不人.——《庄子·列御寇》。


诏令十四篇

将许越成 告诸大夫 吴王夫差

  孤将有大志于齐.吾将许越成.而无拂吾虑.若越既改.吾又何求.若其不改.反行.吾振旅焉.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。

约法三章 入关告谕 汉高祖

 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.诽谤者族.耦语者弃市.吾与诸侯约.先入关者王之.吾当王关中.与父老约.法三章耳.杀人者死.伤人及盗抵罪.馀悉除去秦法.吏民皆安堵如故.凡吾所以来.为父兄除害.非有所侵暴.毋恐.且吾所以军霸上.待诸侯至.而定要束耳.——《全汉文》卷一。

千里马 却献千里马诏 汉文帝

  鸾旗在前.属车在后.吉行日五十里.师行三十里.朕乘千里之马.独先安之.朕不受献也.其令四方毋求来献.——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。

非常之人 求贤诏 汉武帝

  盖有非常之功.必待非常之人.故马或奔踶.而致千里.士或有负俗之累.而立功名.夫泛驾之马.跅弛之士.亦在御之而已.其令州郡察吏民.有茂材异等.可为将相.及使绝国者.——《全汉文》卷四。

关心低工资 益小吏俸诏 汉宣帝

  吏不廉平.则治道衰.今小吏皆勤事.而俸禄薄.欲其毋侵渔百姓.难矣.其益吏百石以下俸十五.——《全汉文》卷六。

给老同学 与严光 汉光武帝

  古大有为之君.必有不召之臣.朕何敢臣子陵哉.惟此鸿业.若涉春冰.譬之疮痏.须杖而行.若绮里不少高皇.奈何子陵少朕也.箕山颍水之风.非朕所敢望.——叶楚伧《历代名家短笺》。

对吴宣战 与孙权书 曹操

  近者奉辞伐罪.旌麾南指.刘琮束手.今治水军八十万众.方与将军会猎于吴.——《全三国文》卷三。

抚恤死者 军谯令 曹操

  吾起义兵.为天下除暴乱.旧土人民.死丧略尽.国中终日行.不见所识.使吾凄怆伤怀.其举义兵已来.将士绝无后者.求其亲戚以后之.授土田.官给耕牛.置学师以教之.为存者立庙.使祀其先人.魂而有灵.吾百年之后何恨哉.——《全三国文》卷二。

天灾人事 大水求直言诏 唐太宗

  暴雨为灾.大水泛溢.静思厥咎.朕甚惧焉.文武百僚.各上封事.极言朕过.无有所讳.诸司供进.悉令减省.凡所力役.量事停废.遭水之家.赐帛有差.——《全唐文》卷六。

模范君臣 问魏徵病手诏 唐太宗

  不见数日.忧愤甚深.自顾过已多矣.言已失矣.行已亏矣.古人云.无镜无以鉴须眉.可谓实也.比欲自往.恐劳卿.所以使人来去.若有闻知.此后可以信来具报.——《全唐文》卷九。

南下三条 敕曹彬伐南唐 宋太祖

  江南之事.一以委卿.切勿暴掠生民.务广威信.使自归顺.不须急击也.城陷之日.慎毋杀戮.设若困斗.则李煜一门.不可加害.朕今匣剑授卿.副将而下.不用命者斩之.——《宋朝事实类编》。

不戴高帽子 上尊号不允 宋太祖

  今汾晋未平.燕蓟未复.谓之一统.无乃过谈.仍曰太平.实多惭德.固难俞允.——《全宋文》卷七。

不杀读书人 戒碑 宋太祖

  柴氏子孙有罪.不得加刑.纵犯谋逆.止于狱中赐尽.不得市曹显戮.亦不得连坐支属.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.子孙有渝此誓者.天必殛之.——《全宋文》卷七。

民国开篇 就职誓词 孙文

 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.巩固中华民国.图谋民生幸福.此国民之公意.文实遵之.以忠于国.为众服务.至专制政府既倒.国内无变乱.民国卓立于世界.为列邦公认.斯时.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.谨以此誓于国民.——《孙中山全集》。


奏对十四篇

脱祸求财 为书辞勾践 范蠡

  臣闻主忧臣劳.主辱臣死.昔者君王辱于会稽.所以不死.为此事也.今既以雪耻.臣请从会稽之诛.——《全上古三代文》卷五。

不如卖活人 献书魏王 范座

  臣闻赵王以百里之地.请杀座之身.夫杀无罪范座.座薄故也.而得百里地.大利也.臣窃为大王美之.虽然.而有一焉.百里之地不可得.而死者不可复生也.则主必为天下笑矣.臣窃以为.与其以死人市.不若以生人市便也.——《全上古三代文》卷四。

反对坑儒 谏始皇 扶苏

  天下初定.远方黔首未集.诸生皆诵法孔子.今上皆以重法绳之.臣恐天下不安.唯上察之.——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。

请除肉刑 上书求赎父刑 淳于缇萦

  妾父为吏.齐中皆称其廉平.今坐法当刑.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.而刑者不可复续.虽欲改过自新.其道莫由.终不可得.妾愿没入为官婢.以赎父刑.使得改过自新也.——《全汉文》卷五十七。

自告奋勇 请使匈奴书 终军

  军无横草之功.得列宿卫.食禄五年.边境时有风尘之警.臣宜披坚执锐.当矢石.启前行.驽下不习金革之事.今闻将遣匈奴使者.臣愿尽精厉气.奉佐明使.画吉凶于单于之前.臣年少材下.孤于外官.不足以亢一方之任.窃不胜愤懑.——《汉书·终军传》。

疏还是堵 奏求治河策 平当

  九河今皆填灭.案经义.治水有决河深川.而无堤防壅塞之文.河从魏郡以东北多溢决.水迹难以分明.四海之众不可诬.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.——《全汉文》卷四十九。

一把菜 谏妄与人官 陈蕃

  昔明帝时.公主为子求郎.不许.赐钱千万.左右问之.帝曰.郎.天官也.以当叙德.何可妄与人耶.今陛下以郎比一把菜.臣以为反侧也.——《全后汉文》卷六十三。

攻其一点 上韦抱事 高堂隆

  太史许芝所举韦抱.远不度于古.近不仪于今.每祭与吏争肉.自取百斤.犹恨其少也.——《全三国文》卷三十一。

如何考绩 上言积粟 邓艾

  国之所急.惟农与战.国富则兵强.兵强则战胜.然农者.胜之本也.孔子曰.足食足兵.食在兵前也.上无设爵之劝.则下无财畜之功.今使考绩之赏.在于积粟富民.则交游之路绝.浮华之源塞矣.——《全三国文》卷四十四。

魏与吴 谏伐孙权疏 赵云

  国贼是曹操.非孙权也.且先灭魏.则吴自服.操身虽毙.子丕篡盗.当因众心.早图关中.居河渭上游.以讨凶逆.关东义士.必裹粮策马.以迎王师.不应置魏.先与吴战.兵势一交.不得卒解也.——《三国志·赵云传》注引《云别传》。

不能看 请不取注记奏 魏谟

  臣以自古置此.以为圣王鉴戒.陛下但为善事.勿冀臣不书.如陛下所行错误.臣不书之.天下之人皆得书之.臣以陛下为太宗文皇帝.乞陛下许臣比职褚遂良.——《全唐文》卷七百六十六。

赏艺人 谏赐优伶无度疏 桑维翰

  向者.陛下亲御胡寇.战士重伤者.赏不过帛数端.今优人一谈一笑称旨.往往赐束帛万钱.锦袍银带.彼战士见之.能不觖望.士卒解体.陛下谁与卫社稷乎.——《全唐文》卷八百五十四。

长乐之道 论安不忘危状 冯道

  臣为河东掌书记时.奉使中山.过井陉之险.惧马蹶失.不敢怠于御辔.及至平地.谓无足虑.遽跌而伤.凡蹈危者.虑深而获全.居安者.患生于所忽.此人情之常也.——《全唐文》卷八百五十七。

拜佛无用 谏事佛书 汪焕

  昔梁武事佛.刺血写佛书.舍身为佛奴.屈膝为僧礼.散发俾僧践.及其终也.饿死于台城.今陛下事佛.未见刺血践发舍身屈膝.臣恐他日犹不得如梁武也.——《全唐文》卷八百七十。


箴铭九篇

低姿态 鼎铭正 考父

  一命而偻.再命而伛.三命而俯.循墙而走.亦莫余敢侮.饘于是.鬻于是.以糊余口.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。

少开口 言箴 韩愈

  不知言之人.乌可与言.知言之人.默焉而其意已传.幕中之辩.人反以汝为叛.台中之评.人反以汝为倾.汝不惩耶.而呶呶以害其生耶.——《全唐文》卷五百五十七。

后有来者 玉箸篆志铭 舒元舆

  斯去千年.冰生唐时.冰复去矣.后来者谁.后千年有人.谁能待之.后千年无人.篆止于斯.呜呼主人.为吾宝之.——《全唐文》卷七百二十七。

谁坑谁 秦坑铭 司空图

  秦术戾儒.厥民斯酷.秦儒既坑.厥祀随覆.天复儒仇.儒绝而家.秦坑儒邪.儒坑秦邪.——《全唐文》卷八百八。

上天难欺 戒石铭 孟昶

  尔俸尔禄.民膏民脂.下民易虐.上天难欺.——《全唐文》卷一百二十九。

抓住今天 劝学说 朱熹

 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.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.日月逝矣.岁不我延.呜呼已矣.是谁之愆.——《朱子文钞》。

廉生威 官箴 曹端

  吏不畏吾严.而畏吾廉.民不服吾能.而服吾公.公则民不敢慢.廉则吏不敢欺.公生明.廉生威.——曹端《月川语录》。

集句为铭 木瘿炉铭 陈继儒

  形固可使如槁木乎.心固可使如死灰乎.惟我与尔有是乎.——《陈眉公集》。

第一清官 禁馈送檄 张伯行

  一线一粒.我之名节.一厘一毫.民之脂膏.宽一分.民受赐不止一分.取一文.我为人不值一文.谁云交际之常.廉耻实伤.倘非不义之财.此物何来.——《清稗类钞·廉俭类》。


书序十四篇

何必从严 循吏列传序 司马迁

  太史公曰.法令所以导民也.刑罚所以禁奸也.文武不备.良民惧然身修者.官未曾乱也.奉职循理.亦可以为治.何必威严哉.——司马迁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。

孝与非孝 孝经注序 郑玄

  孝经者.三才之经纬.五行之纪纲.孝为百行之首.经者不易之称.仆被难于南城山.栖迟岩石之下.念昔先人馀暇.述夫子之志.而注孝经.——《全后汉文》卷八十四。

写得漂亮 繁钦集序 曹丕

  上西征.余守谯.繁钦从.时薛访车子能喉啭.与笳同音.钦笺还与余而盛叹之.虽过其实.而其文甚丽.——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·魏文帝集》。

还当道士去 送张道士诗序 韩愈

  张道士.嵩高之隐者.通古今学.有文武长材.寄迹老子法中.为道士以养其亲.九年.闻朝廷将治东方贡赋之不如法者.三献书.不报.长揖而去.京师士大夫多为诗以赠.而属愈为序.——《全唐文》卷五百五十五。

酬唱之交 吴蜀集引 刘禹锡

  长庆四年余为历阳守.今丞相赵郡李公时镇南徐州.每赋诗.飞函相示.且命同作.尔后出处乖远.亦如邻封.凡酬唱始于江南.而终于剑外.故以吴蜀为目云.——《全唐文》卷六百五。

强词夺理 非国语序 柳宗元

  左氏国语.其文深闳杰异.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.而其说多诬淫.不概于圣.余惧世之学者.溺其文采.而沦于是非.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.本诸理作非国语.——《柳河东集》卷四十四。

委曲求全 野人闲话序 景焕

  野人者.成都景焕.山野之人也.闲话者.知音会语.话前蜀主孟氏一朝人间闻见之事也.其中有功臣瑞应朝廷规制可纪之事.则尽自史官一代之书.此则不述.故事件繁杂.言语猥俗.亦可警悟于人者.录之.编为五卷.谓之野人闲话.——景焕《野人闲话》。

诗人选诗 唐百家诗选序 王安石

  余与宋次道同为三司判官时.次道出其家藏唐诗百馀编.诿余择其精者.次道因名曰百家诗选.废日力于此.良可悔也.虽然.欲知唐诗者.观此足矣.——王安石《临川文集》卷八十四。

诗与真实 闻鼙录序 陆游

  元丰初置武学.先太师以三馆兼判学事.今学制规模.多出于公.而策问亦具载家集中.后百馀年.某从子朴作闻鼙录若干篇.论孙吴遗意.欲上之朝.且乞序于某.某懦且老.非能知武事者.朴许国自奋之志.亦某所愧也.乃从其请.——陆游《渭南文集》卷十五。

题诗难 观潮阁诗序 叶适

  赵君既成观潮阁.遍索阁上旧诗刻之.恨其遗落不尽存也.余观自昔固有因一题一咏之工.而其地与物遂得以名于后矣.若是者何俟多求.而势亦不能多.至于阅世次.序废兴.验物情.怀土俗.必待众作粲然并著.而后可以考见.则其不尽存者.诚可惜云.——叶适《水心集》卷之十二。

当朝的史事 今言序 郑晓

  文献不足.杞宋无征.方策尚存.文武未坠.盖通今学古非两事也.洛阳少年.通达国体.尝曰.不习为吏.视已成事.予有取焉.述今言三百四十四条.藏之故箧中.项甥子长进士录而观之.曰.周官师典常.汉史述故事.盍与古言并梓之.予不能止也.——郑晓《今言》。

今昔不能比 日知录前言 顾炎武

  愚自少读书.有所得辄记之.其有不合.时复改定.或古人先我而有者.则遂削之.积三十馀年.乃成一编.取子夏之言.名曰日知录.以证后之君子.——顾炎武《日知录》。

以笑代哭 笑倒小引 陈皋谟

  大地一笑场也.装鬼脸.跳猴圈.乔腔种种.丑状般般.我欲大恸一番.既不欲浪掷此闲眼泪.我欲埋愁到底.又不忍锁杀此瘦眉尖.客曰.闻有买笑征愁法.子曷效之.予曰.唯唯.然则笑倒乎.哭倒也.集笑倒.——周作人校订的《明清笑话四种》。

文人打油 哑然绝句自序 曾衍东

  七如诗句.多不成话.却又好笑.以其不成话.便当覆瓿.因其多好笑.搁在巾箱.舍不得糟蹋他了.久之成堆.公然一集.古云.下士闻道.大笑之.不笑不足以为道.——曾衍东《哑然绝句》。


文论九篇

忌迎合 韦苏州论诗 赵璘

  吴兴僧昼.字皎然.工律诗.尝谒韦苏州.恐诗体不合.乃于舟中抒思.作古体十数篇为贽.韦公全不称赏.昼极失望.明日写其旧制献之.韦公吟讽.大加叹咏.因语昼云.师几失声名.何不但以所工见投.而猥希老夫之意.人各有所得.非卒能致.昼大服其鉴别之精.——赵璘《因话录》,原无题。

意趣同归 书三绝句诗后 欧阳修

  前一篇.梅圣俞咏泥滑滑.次一篇.苏子美咏黄莺.后一篇.余咏画眉鸟.三人者之作也.出于偶然.初未始相知.及其至也.意趣同归.岂非其精神会通.遂暗合耶.自二子死.余殆绝笔于斯矣.——《欧阳文忠全集》卷七十三。

文章如女色 书林和靖诗 黄庭坚

  欧阳文忠公极赏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.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.而不知和靖别有咏梅一联云.雪后园林才半树.水边篱落忽横枝.似胜前句.不知文忠缘何弃此而赏彼.文章大概亦如女色.好恶止系于人.——《山谷题跋》卷二。

同时异时 跋苏子美真迹 周必大

  同时则妒贤嫉能.异时乃哀穷悼屈.古今殆一律也.使刘元瑜辈见子美词翰于百年之后.则所谓一网之举.安知不转为十袭之藏乎.——周必大《平园集》,原题《跋苏子美四时歌真迹》。

生气 高手画画 傅山

  高手画画.作写意.人无眼鼻.而神情举止.生动可爱.写影人从而装点刻画.便有几分死人气矣.诗文之妙亦尔.若一七八尺体面大汉.但看其背后.岂不伟然.掉过脸来.模模胡胡.眼不成眼.鼻不成鼻.则拙塑匠一泥人耳.微七八尺.即十丈何为.——傅山《霜红龛集》,原无题。

不相同才好 题目与文章 廖燕

  凡事做到慷慨淋漓激宕尽情处.便是天地间第一篇绝妙文字.若必欲向之乎者也中寻文字.又落第二义矣.世人有题目始寻文章.予则先有文章偶借题目耳.犹有悲借泪以出之.非有泪而始悲也.题目是众人的.文章是自己的.故千古有同题目.并无同文章.——廖燕《山居杂谈》,原无标题。

新旧唐书 唐书 王士禛

  予尝论新唐书不及旧书.盖矜奇字句.全失本色.又制诏等文词率皆削去.虽谓事增于前.辞省于旧.远逊旧书之详雅矣.——王士禛《池北偶谈》卷十三。

竹轩 题榜不易 王士禛

  有求竹轩名于东坡者.久之书匾还之.乃竹轩二字.甚矣.题榜之不易也.余再入蜀.谒武侯庙.见某中丞题榜曰.丞相祠堂.余深叹其大雅.不可移易.又吾郡重修历下亭.或题其榜曰.海右此亭古.亦叹其确.此所谓颠扑不破者也.——王士禛《古夫于亭杂录》卷五。

文字狱 戴南山孑遗录 梁启超

  孑遗录以桐城一县被贼始末为骨干.而晚明流寇全部形势乃至明之所以亡者具见焉.而又未尝离桐而有枝溢之词.可谓极史家技术之能.无怪其毅然以明史自命而窃比迁固也.所志不遂.而陷大僇.以子长蚕室校之.岂所谓九渊之下.尚有天衢者耶.——梁启超《饮冰室文集》。


End